查看原文
其他

我成长在正常家庭,可为什么却与父母并不亲密?

张永军 布谷学习 2019-05-29


撰稿人:张永军博士,知识成长与知识创新资深研究专家,未来之音科技有限公司联席CEO,兼任北京大学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著有《知识成长论》、《超越知识管理》等20余部专著和译著。

大约十年前,我在北京大学教过的一个研究生,在有一天下课的时候找到我,说有一个私人的问题,想要向我咨询。

我很高兴地答应了,因为那个学生平时上课很认真,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,而且跟我的交流也一直很多。我们找了一个安静的咖啡厅,聊了大约两个小时。

聊天的主题只有一个,是他提出来的——“张老师,我成长在一个很正常的家庭,可是为什么当我长大之后,却与父母的关系并不亲密、日渐生疏,是我本性忘恩负义,还是我心理出了问题?”

我记得当时听完他的话之后,深感诧异。由于我一直在做个人成长与知识创新方面的研究,因此我决定引导他说出内心的焦虑,以及背后发生过的种种故事:

一位北大学生痛苦的心路历程

我出生在一个县城的正常家庭,从小是在爸爸妈妈身边长大的,父母之间虽然算不上多么和睦,但也没有像有的家长那样整天吵吵闹闹,甚至以离婚收场。父母应该说都很爱我,虽然中间有两年左右的时间,家里因为生意出了点问题而稍显拮据,但总的来讲在当地算是富裕家庭了。

我第一次感觉到对父母缺少亲密感,是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。我家在北方,离北京并不算远,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出色,按照道理来讲我应该选报一个北京的大学,这样离家近一些,也方便与父母的交流。

可是,就在填报大学志愿的那一刻,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想远离父母。后来我去了南方一所重点大学,并且那四年里感觉与父母日益生疏,心里很少想到他们,给他们主动打电话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。

大学毕业后,我从理性方面感觉这是不对的,于是我考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。但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,对父母的感情不但没见好转,反而不断恶化。我不信任他们,尤其是我妈妈。

虽然妈妈一直在说为我付出了多少,为家庭做了多少贡献和牺牲,也一直在说她多爱我。可是,我的内心却告诉自己,那不是真的,她的语言和行动并不太一致,我觉得好像没有从她的行动上感受到爱。

我知道她受了不少苦,但她从不关心我的内心感受,我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。我对妈妈的一些缺点也很反感,比如她总是跟别人吵架,与人交往从来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。而我的爸爸,在家里并没有什么发言权,几乎从来都是顺着妈妈的情绪和观点做事,这有时候让我很失望。从小到大,我逐渐发现在我的身上,出现了很多与父母类似的缺点,这让我有时候很讨厌自己,也拼命想远离父母。

我现在很怕与父母相处,一跟他们说话就很不耐烦。我该怎么办?

当时,我听完他的话后,与他做了很多沟通。当时我开导他的很多话,这里暂时不表,我会在后文一并总结列出。

去年,这个已经在另一个城市工作过8年的学生,在回北京时来看我。我们又旧话重提,聊起了当年的话题。

他说,他已经结婚生子,他的儿子也两岁多了。在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后,与父母的关系有所缓和,他对他们很好,经常花钱给他们买东西,或者送他们出国旅游。但是他还是觉得与父母并不亲密,只不过从家庭的责任和感恩的角度,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。

他最后问我:

他想知道如何去与自己的儿子相处,才能像很多别的父母和孩子那样亲密无间,而不会让孩子长大之后与他遇到一样的困惑?

他如何在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优秀人才的同时,也保证他能快乐、健康地生活和与人相处?

其实,这个学生遇到的问题很常见,尤其是在国内。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下,培育了很多“懂事、孝顺”的孩子,殊不知在表面和谐相处的亲子关系下,有多少人在深受亲情疏离带来的煎熬和痛苦!

有人说,这源自原生家庭带来的感情伤害。

有人说,这是因为在孩子3岁之前没有得到足够的温暖,因为0到3岁是安全感与依恋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。

有人说,……

那到底这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,是因何而起?后来,我专门去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,并与多位遭遇过类似困扰的朋友,做过深度交流。

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建议。


对孩子抱有高期待,

但不等于强迫他必须事事优秀

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,一位被称为“推特治国”、“颠三倒四”、“恣意妄为”的奇葩总统,被很多美国人贬得一无是处,他的个人私生活也被众多媒体所嘲讽、谩骂。但是,我们发现他的5个子女,却是个个出色。

这样的一个结过三次婚的男人,在与前两个太太离婚时闹得丑闻四起、沸沸扬扬的浪子,在前几个孩子幼年时亲子关系并不好的父亲,是如何做到孩子成年后与其保持良好关系的?是怎么让孩子们变得如此优秀的?

看看他的长女伊万卡说的话——“他并不是一个暖男爸爸,但是他对我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,他总是鼓励我们做最好的自己。”

二女儿蒂凡尼保留着从小到大所有的成绩单,因为每一张成绩单上面都写着特朗普鼓励的暖心话。

虽然特朗普对孩子的期待很高,但是他并不是每件小事都要求严格,他只给孩子设置几个不能触碰底线的原则。

比如,他每一天早上都对孩子们说——“不要喝酒!”

比如,他在孩子们外出约会或参加派对的时候,要求孩子不能回家太晚。

而我们现实中的很多家长,或者是迫切期待孩子出人头地,或者是希望孩子替自己圆梦,或者是逼着孩子完全听话……,不管出于什么原因,他们总是想让孩子事事不落人后,总是在逼迫孩子门门成绩优秀。

但是,这些父母不知道想过没有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,也有自己的缺点,他不可能每件事情、每门功课都那么出色。压力是上进的动力,但是压力过大,却可能成为孩子心理上远离父母的动力。

 

父母教育孩子,言行一致最为关键

我看到有人在微博上写下的一段话:“从我小时候起,妈妈的脾气就很暴躁,和爷爷的关系不好、和邻居们的关系不好,小时候最害怕的事情,就是妈妈和爷爷、邻居吵架,我不知道该怎么站队。直到今天,在跟身边的人相处时,还是很害怕有人不高兴。”

要知道,孩子在意识层面上,能清晰地察觉到父母不够完美的部分,并想要超越父母,成为更好的人。但是潜意识层面上,孩子对父母保持了深刻的忠诚,他的行为经常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,甚至会故意去经历与父母曾经遭遇的同样的痛苦。这就是弗洛伊德所描述的强迫性重复。

这就好比是说,有时候在孩子的心里,当他感觉自己跟父母一样时,他才是父母的孩子,父母才会爱和接纳他;当他比父母过得更幸福、更快乐时,潜意识中会产生内疚感,似乎背叛了从小养育他的父母。

所以为人父母者,要深刻地理解这一点——即在教育孩子、要求孩子的时候,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够言行一致、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,这是最好的一种教育方式。

如果父母只是给孩子灌输一些表面高尚、实则空洞的言辞说教,却在本身行动上与自己的话南辕北辙,那么孩子会感到迷惑,甚至完全失去对父母的信任。

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个研究生,之所以在长大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渐行渐远、日渐疏离,很大程度上是受这个因素的影响。

 

与孩子的关系,

要以自己不感到压力太大为标准

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Kei Nomaguchi研究发现,如若母亲倍感压力,尤其当这种压力,来自于平衡工作、家庭和照顾孩子的时候,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——因为情绪会传染

心理学家把这比喻成“心理上的流感”,就像如果你和一群积极、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,你会受到正面感染;如果你的朋友消极悲观,他的负面情绪也会侵入你的心间。

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,更是如此。所以,如果父母拿捏不好自己给孩子多大压力合适的话,可以参考这样的标准——即以不要让自己感到压力太大为宜。父母给孩子的压力超过了其可以忍受的红线,会把孩子推向孤独、疏离和封闭的对立面。

 

父母之间,尽量保持良好而亲密的关系

有位女孩曾经在微博描述过这样的情景——

她最近工作很忙,经常加班,而且还被领导批评,情绪很低落。有一天,她疲累烦躁地回到家,看到老公窝在沙发上打游戏,不光没有做饭,还迷茫地抬头问她:“晚上吃什么?”

她盯着横七竖八扔在地板上的袜子,又瞥了一眼水池里没洗的碗,一股愤怒直冲脑门,终于忍不住把包砸在老公头上,对他咆哮:“你既不能赚钱,又不能做家务,要你还有什么用?我真是瞎了眼!”

她的老公被她突然的爆发弄得不知所措,愣愣地坐着。过了一会儿,她忽然觉得刚刚说的话似曾相识,仔细回忆起来,原来是她的妈妈多年来跟她爸爸吵架时常说的话。满腔怒火忽然变成了绝望,她不由得坐在地上泪流满面。

很多心理学著作和有经验的专家都说,孩子经常会重复父母的情感关系模式。比如说,在父母婚姻幸福的家庭长大的孩子,更容易拥有幸福婚姻;在充满暴力争吵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,更容易与爱人争吵。

所以,父母彼此保持亲密的关系,是对孩子未来的一生幸福,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。

 

人际关系方面,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

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跟我谈起,因为她的母亲对她要求苛刻,从小就不允许她跟其他的同学在一起玩耍,所以她小时候很孤独,没有要好的朋友。直到现在三十多岁了,她还是不太会维护人际关系,喜欢独来独往、没有知心朋友,在恋爱的时候也是屡屡碰壁,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努力生活、反省和提升自己。现在她妈妈有时也会跟她亲近,但她从心里还是排斥这种亲近,好像这是一种本能反应。

父母们都要注意,每个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,融入正常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错过了,就很难弥补回来。童年缺乏关注的孩子,成长的路会曲折很多,很多别人习以为常的东西,都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弄懂和学会。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建立起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信心。

 

对孩子的学业,更看重努力而非结果

我在与欧洲一些朋友交流的时候,他们告诉我,在他们见到朋友家的孩子或者教育自己的孩子时,会尽量不去夸赞孩子聪明、成绩好,而是要表扬他们勤奋、努力。

这一点在孩子学习的教育方面非常重要,因为这会提升孩子的学习精神和付出的努力程度。如果一味地强调成绩和结果的重要性,有时候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,甚至会给孩子带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的负面导向。

 

细心关照孩子,积极回应孩子发出的信号

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Lee Raby参与的一项针对200多名孩子的研究显示,那些给予孩子悉心关照的父母,能积极及时地对孩子发出的信号给予回应,会对孩子健康成长、探索世界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。

而且该研究表明,在早期的亲子关系中,父母双方的身心投入是极为重要的,因为这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。

好了,对于影响亲子关系中亲密程度的几个常见要素,我们就分析完了。

我相信,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、快乐,每一个孩子都希望与自己的父母亲密无间。

世界上有很多种路,最复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路。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一面镜子,会映射在我们与自己孩子的身上。

莱伊尔说:“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。”我们对孩子正确的教育,与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,就从现在开始吧!


- 给孩子最好的推荐 -

《小学语文VIP名师辅导课》

精选全国名师,辅导一个孩子

全国首档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名师同步课

儿童母语教育领导品牌亲近母语精心打造

汇集全国特级教师教学经验

5000万家长的共同选择

《小学语文VIP名师辅导课》

现已在喜马拉雅FM上线喽!

一学期的课程,一节课的价格


长按以下图片扫码

一键免费试听

扫码关注

布谷听听

听见成长的声音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